唐驳虎:中美恐需更多轮谈判博弈 大国博弈下的微妙转向。中美关系近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新的芬太尼法案时,对中国的评价发生了戏剧性转变。他公开表示中国一直在帮助美国免息股票配资,这与他在宾夕法尼亚州能源峰会上宣称美国在AI领域远超中国的强硬言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态度的微妙转向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6月5日,中美元首进行了关键的电话沟通,双方强调了落实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重要性。随后,中美在伦敦举行了新一轮经贸会谈,初步搭建了贸易协议框架。紧接着,美方采取了一系列对华“松绑”举措:恢复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申请处理,取消对华出口乙烷的限制,撤销对华出口EDA软件许可证的严苛要求,以及允许通用电气航空等多家美国制造商恢复向中国商飞供应关键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此外,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美政府已同意解除对华高端芯片销售禁令,AMD也证实收到类似许可。
这些动作覆盖了科技、能源、教育及航空等多个关键领域,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在中美近年互动中实属罕见。特朗普政府为何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如此密集的“善意信号”?答案或许指向一场迫在眉睫的高层对话。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透露,美方代表团计划于8月初启程,与中方官员举行会谈。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一同赴华,旨在开启更大规模的贸易对话。显然,美方选择在会谈前拆除部分自设的贸易壁垒,是在为实质性的谈判创造氛围。
与此同时,特朗普个人的政治议程也值得关注。在6月的元首通话中,中方明确表达了对其访华的欢迎,特朗普也“诚挚感谢”了邀请。要促成这次访问,扫除主要经贸障碍成为不可或缺的步骤。他近期对华“赞不绝口”的言行,尤其是将芬太尼问题的改善归功于自己“关税惩罚”的“有效性”,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既想获取中方合作,又要向国内保守势力展示其“对华强硬”的“成果”。
不过,特朗普的矛盾性始终存在。就在对中国释放“绿灯”的同时,他7月15日在宾州峰会上宣称美国在AI领域“遥遥领先中国”,并扬言“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他们斗争”。这种左手放松管制、右手高举竞争大旗的策略,暴露了其真实意图:美国既希望在关税等现实利益上与中国达成交易,又不愿放弃科技霸权的争夺。
8月初的第三轮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将成为检验特朗普政府诚意与策略的关键窗口。美方近期的“开闸放水”究竟是战略调整的开始,还是谈判前的权宜之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现得相当谨慎,多次表示“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这或许暗示着中方对美方反复性的清醒认知。随着会谈日期临近,真正的考验在于,当谈判桌前的灯光亮起,美国是否真能超越“表面功夫”,与中国相向而行免息股票配资,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真正行稳致远。这场大国博弈的下一幕值得我们屏息以待。
天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